日媒專訪名醫 | 日本晚期醫療現況
新橫濱加藤診所與各種療法的結合
橫濱市港北區新橫濱站前的「新橫濱加藤診所」由加藤洋一博士 (Dr. Yoichi Kato)領導,他同時運用標準治療與先進治療,成功協助許多患者。我們就「晚期醫療」的現況等議題,與加藤博士進行深入探討。
惡症治療日新月異:客製化療法的時代
「惡症治療越趨精進,為每位患者提供個人化方案是必然趨勢。那麼,近年變化最顯著的是什麼?」
傳統上,惡症的治療依照患部位置、分期和先前治療模式來決定;然而,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侷限性。近年來,我們開始從惡症的根本成因(如免疫、基因異常)著手,因為惡症的形成往往是免疫系統不全或基因出現突變所導致。惡症的性質、治療手段皆取決於基因異常型態與免疫系統狀況。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採用客製化療法,讓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適切的治療,日本政府也大力推廣這種模式。
基因篩檢的重要性與現行問題
越來越多基因已被證實與惡症相關。以肺部惡症為例,其中僅約 1% 的情況屬於特定基因異常,但針對這些患者的某些治療方法就是能對 80% 的病例有效。換言之,若患者在確診惡症時未接受全面基因檢測,就可能錯失最佳治療策略。
不過,目前醫療體系仍面臨另一層挑戰:即使發現一種在 80% 情況下有效的用藥,若該藥物不在保險範圍內,患者需自行支付高額費用,往往少數人才有財力負擔。這就造成一種反差:當患者越了解自己的惡症狀況,可能反而會陷入無法負擔治療的困境。對許多晚期患者而言,維持全身健康與心理平衡同樣不可或缺。
晚期患者的選擇:標準治療以外仍有希望
「對患者來說,有哪些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?」
現行的標準治療多依循臨床指引,但一旦失效,病人往往只能選擇安寧療護,從而失去治癒希望。可事實上,除了標準治療外,仍存在多種可嘗試的做法。作為醫療人員,我們的使命就是為病人提供更多生存與康復的機會。
當然,對於第四期或末期患者而言,治療確實充滿挑戰。化療雖可能縮小腫傷,卻也可能損及肝臟,並涉及副作用;使用麻醉性止痛藥能緩解疼痛,卻又抑制食慾,致使營養管理更形重要。治療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,需要長期且多管齊下。然而,能夠親眼見到患者惡症消退、恢復健康,正是我持續努力的最大意義。
看待晚期治療所需的綜合照護
許多晚期患者真正的死因在於併發症。腫瘤確實需要被抑制或縮小,但維持全身的機能也同等關鍵,畢竟整體身體狀況若每況愈下,再好的藥物也無濟於事。
因此,經由妥善的飲食管理、充足睡眠與適度運動,維持良好的基本體力至關重要。即使是臥床的第四期患者,也必須盡可能保持日常起居能力,例如在飢餓時能進食、需要時能下床行走等。安寧療護往往側重疼痛緩解,但若能同時兼顧全身機能維持,才有機會在晚期治療中爭取更多的可能性與時間。